当前位置:
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7:41:33
[5] 这里所说的类是指人类而言的,类与非其类的区别是人与自然界万物的区别,人与万物不是同一类,但人这个类却依靠万物提供的资源而生存,这就是天养。
[25] 不仅人的良心需要保养,万物皆然,万物也是有性的。这同孟子的思想是一致的。
从这个意义上讲,孔、孟儒家似乎更具有生态意识。[12] 不过,在孟子时代,水的资源并不成问题,不像现在有些地方,饮水已经变成首要问题,以致只有移民了。孟子还认识到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问题,他用夏禹治水的故事阐述了这个道理。孟子是主张推思[21]的,除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由近及远地推行仁道之外,孟子对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[22]的做法给予很高评价,由此可以证明恕道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可以推及动物的。他们看见了冯妇,便赶快迎接,请他搏虎。
在孔子和曾子看来,乱砍滥伐乱捕杀,就是不孝。古人也很重视对山林的保护,有很多具体的规定。言为仁之本,非仁之本也。
这些思想充分体现出程颢对自然界的尊重,对万物的存在价值的肯定。‘万物皆备于我,此通人物而言。[51]《遗书》卷三,第60页。但是,程颢虽然在一般意义上使用了体用范畴,但他并不强调体用之分,而是强调体用之合,这是与程颐和朱熹不同之处。
继善是成性的先决条件,但并不能保证其能必然成性,在现实层面上是有很多差异的。[18]《遗书》卷十一,第125页。
岂有人为虮虱而生耶?一说,禽兽待人而生,杀之则不仁,此说亦不然。[48] 这里所说的天理亦即生理,具有潜在目的性的意义。这个推与思、知、觉是联系在一起的,是靠人的自觉将仁推之于他物,即自然界的动植物乃至一切生命(有些生物是既不能归于动物,也不能归于植物的)。人只为自私,将自家躯壳上起意,故看得道理小了佗底,放这身来,都在万物中一例看,大小大快活。
[19]《遗书》卷十一,第133页。[38] 这里所说的公,不只是一个社会性的范畴,不只是在人与人、人与社会关系中的原则,更不是指财产方面的处理原则。惟其与万物同流,便能与天地同流。天只是以生为道,继此生理者,即是善也。
生理便是本原意义上的性,性便是心,从这个意义上说,本于心亦未尝不可。如静后,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[7],‘生之谓性,万物之生意最可观[8],只理会生是如何[9],等等。
程颢所说的体,不仅是形而上者,而且有全体、整体的意思。这个体正是全体、整体之义,不分天人、内外、物我,都是一个生。
天地本一物,地亦天也。言体天地之化,已剩一体字,只此便是天地之化,不可对此个别有天地。公虽然不是仁,但最接近于仁,实现万物一体之仁需从公开始。忍心无恩之人即不仁之人,就如同四肢风顽而不知疾痛之人,对于自然界的万物无动于衷,他自他,我自我,毫不相干。也就是说,程颢极大地弘扬了人的道德主体性。才说性时,便已不是性也,前一个性字是指生之谓性之性,后一个性字是指人生而静以上之性。
这里所说的公,其含义及其范围要宽广得多,其主要意思是指人与自然界万物之间,要以公心对待万物,尊重万物,而不要从私心私欲出发,掠夺和伤害万物。仁既是性又是情,既是体又是用。
但是,人作为德性主体,肩负着人生最重要的使命,这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。[25] 以仁为性之全体、心之全德,而将其他诸德包括在仁性之中,作为仁性或仁德的组成部分,这是程颢的一个发展。
因为语言的有限性和对象性不足以言仁,故只能从有限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上说仁,如能近取譬的方式,就是最好的方式,医书言仁也只是最近最好的比喻罢了。[28] 这一段集中论述仁的文字被称为《识仁篇》。
[54]《文集》卷一,第454页。参赞是亲自参与天地之化育,实现天地之化育,与站在自然界之外赞助其化育有所不同。从这里得到的启示是,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就如同心与四肢的关系一样,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。自然界的生命创造是有秩有序的,即所谓天秩、天序,这种生命创造的秩序便是理,便是道。
既能体之而乐,亦不患不能守也。程颢有一种非常深沉而强烈的宇宙情怀,对自然界充满了热爱,其中既包含了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,也包含了生态哲学与宗教的问题。
[11]《遗书》卷十一,第125页。仁者,以天地万物为一体,莫非己也。
天之生理是普遍的无私的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,因此,所生之物,皆完此理,人不会多得一些,动物不会少得一些。今五官不修,六府不治,用之无节,取之不时。
但生之谓性作为生理的实现原则,已经落入现实层面。皆谓之性则可,于中却须分别牛之性、马之性。[5] 一方面,道是形而上者,阴阳是形而下者,二者要截得分明。生是一个动态的范畴,是生命创造的意思。
有了这一步,才能实现万物一体之仁。为什么万物生意最可观呢?因为万物之生意与自家的仁心是相通的,它不仅能使自家的仁心受到触动,而且能够使自家的仁心推出去,与万物同生息,共命运。
这同一般所谓泛神论有区别。此卷为二先生语,此段未注明何人语,但从二程全部著作看,应属程颢语。
天命不只是自在之天,而是从付与被付与的关系上说的。禽兽与人绝相似,只是不能推。
发表评论
留言: